AMD沉浮全景:从逼宫Intel到辉煌不再(1)
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在法庭里,Intel和AMD之间都存在着彼此竞争的历史。早在数十年以前,这两家公司就已经互生嫌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安抚IBM,两家公司都曾向其提供芯片。当时AMD同意放弃自己的设计,转而致力于开发x86芯片,其硅谷是由Intel提供的。在AMD看来,Intel手段卑鄙,不遵守双方之间的合同——在AMD提起的诉讼中,这家公司指称Intel提供的信息“蓄意的不完整、蓄意的难以辨认、蓄意的令AMD工程师无法使用”。 在经过长达五年的仲裁调解以后,这场冲突才终于划上了句号,在1990年的一项判决中到达了终点。根据《纽约时报》当时的报道,负责处理这项仲裁案的已退休法官将Intel的行为称作是“违反诚实和公平交易契约的经典范例:说的时候诚意十足,做的时候表里不一。”但他同时“将AMD的行为称作是‘心怀机会主义的、从无间断的怀恨在心’。”他还指出,Intel的行为不能给AMD带来借口,使其不得不推出可令人接受的产品来作为交换;“问题在于,AMD假想了在某种程度上有些浪漫化的情势,而这种情势跟卡米洛特(英国传说中亚瑟王的宫殿所在地)一样是从来都没有存在过的。”这名法官在判决中说道。 在2000-2010年这一时间段的中期,AMD再次开始认为Intel正在市场上阴谋妨害自己的发展,利用金钱和势力来打击AMD所占有的技术优势。鲁毅智在他的书里描述了AMD当时的观点: 【东芝曾在2001年从Intel那里拿到一大笔钱,原因是其承诺不会使用AMD的处理器。这笔所谓的“市场发展基金”每个季度的总额在2500万美元到3000万美元之间——东芝的一名高管把这笔“基金”比作“可卡因”,因为这是一桩他们根本无法放弃的交易。 Intel还已经通过这种“买卖”获得了向日立独家提供芯片的权利。在200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中,AMD向日立出售了5万块速龙芯片;而到第三季度,AMD面向日立的芯片销售量已经突然化为乌有。 NEC的立场则尤其令人感到失望。在2002年第三季度,AMD赢得了NEC的84%日本个人台式机业务——从我们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上占据第二位的历史地位来看,这是一种重大的成就。而从笔记本和台式机两方面来看,我们也为NEC提供40%的微处理器。但这种局面将在不久以后终结,原因是Intel同意每个季度向NEC支付30亿日元,前提是NEC将90%的业务交给Intel来做,并且严格限制NEC与AMD做生意。到2003年,AMD在NEC个人台式机业务中所占比例就已经下降至接近于零。 NEC甚至过分到直接把它与Intel之间的交易告诉了我们,后者的指令是,AMD在NEC日本市场上所占据的份额必须保持在个位数以内;而在全球市场上,AMD在NEC业务中所占份额也必须从40%下降至15%。 在Intel所有这些活动的干扰下,看起来无论我们什么时候想要往前迈出一步,就不得不踉踉跄跄地后退两步。而如果考虑到AMD已经在技术方面成为了市场领导者,那么这种情况就更加令人感到沮丧;我们一直都期盼前进,因此突然之间的后撤并非我们赢得的东西。我从一开始就知道,AMD为争夺市场份额而打响的战斗会是一场“上坡之战”;但我相信,市场将会及时地自我矫正。】 AMD在2000年就已经向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类似的投诉,而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FTC)则判定,Intel触犯了当地的反垄断规定。在咨询过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位知名政治科学教授以后,AMD于2005年决定在美国市场上发起一项反垄断指控。在AMD内部,公司对这项诉讼的代号是“弹弓”(Slingshot),来自于圣经中大卫与巨人哥利亚(Goliath)的故事(鲁毅智的书名也来自于这个典故)。这个代号反映了AMD的一种愿望,那就是在法庭上战胜Intel这个规模远比自身庞大的竞争对手。 AMD前首席财务官巴顿说道,Intel“就是要让AMD不得其门而入。需要指出的是,微软也曾做过这样的事情,Intel也是如此,当这些公司接近于占据垄断地位时,有些高管就会利用这件事情很难证明的漏洞——而且即使能够证明,也需要五年或是八年的时间。”但巴顿同时承认,Intel“从规模上来说也占据着成本优势”。 “AMD永远都无法与Intel齐头并进。”美国投资公司Sanford Bernstein的金融分析师斯塔西•拉斯贡(Stacy Rasgon)说道。“Intel可以小憩一会儿,(但它拥有)海量资源——是AMD自己踢醒了沉睡的巨人。” 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AMD都一直在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中称,Intel在处理器行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并认为自身之所以存在不足之处,就是因为Intel有能力时时处处对其进行“包抄”。举例来说,截至本文发稿为止,AMD的市值仅为19亿美元,而Intel的规模则相当于AMD的57倍,高达1060亿美元。(截至2012年底为止,AMD的债务和资本租赁债务总额为20亿美元;与此相比,Intel的长期债务义务总额大约为230亿美元。)即使Intel没有“包抄”AMD,后者也仍旧面临着“上坡之战”;而随着Intel的公司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再加上规模比AMD小的竞争对手变得越来越多,“斜坡”也就变得越来越陡峭。 “他们(AMD)已经自我流放在市场的这个角落里,奇怪的是他们自己也承认了这一点。”市场研究公司IHS Global Insight的分析师克雷格•斯泰斯(Craig Stice)说道。“但与此同时,你永远都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们正在大步流星的往前走,想要让自己走出那个角落;你永远都不会感觉到他们想要变得比Intel更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看起来他们对呆在自己的小小角落里感到开心,但就连这一点点的市场份额也已经开始(由于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出现而)减少。”
(编辑:徐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