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有多好,就有多“鸡贼”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导读 不论怎样,这样的国产电影我们都等太久了。 刺猬公社 | 杨雨晨 制图 | 切切
9.0(52010人)
7月4日,当尚处于点映期的《我不是药神》在豆瓣出分时,不少人是吃惊的。
一惊讶时间,由于点映规模有限,大多数电影都无法在此期间达到足够的有效分数。 二惊讶于分数本身,对于在豆瓣拿7、8分较难的国产电影来说,9.0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上一部9分以上的国产电影还要追溯到2002年的《无间道》。
除口碑炸裂外,《我不是药神》的票房成绩也在持续走高。点映3天破亿,公映首日破3亿,如此速度,也让业内对其最终票房的预估不断上调。
这场从点映开始的“自来水”传播仍在朋友圈、微博、豆瓣等各大社交平台发酵。“本以为是部喜剧片,到最后哭成狗”,“好久没看到这么有力的国产片了,这大概就是现实题材的力量”,“提前锁定年度最佳”······
看过的人沉浸在剧情中无法自拔,没看的人被安利得心痒痒:“这部片子真有这么厉害?”
刺猬君尝试从已观影的观众中挑出几位,谈谈他们对这部片子的感受,以及由此延伸的对电影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看法。
如果你已经看过,那下面的故事多少能让你产生共鸣;若你还没看过,那他们的感受或许能给你点要不要去看的建议。
当然,刺猬君更想看到每个人最真切的感受、想法和故事,所以,评论区等大家哟~ - 1 -
《我不是药神》有多好,就有多鸡贼。
徐峥、王传君的演技自不在话下,徐王二人最难能可贵的一点,与黄渤一样——演不起眼的小人物,总能抓到精髓。电影里,二人打牌时的小眼神、骂脏话、占了小便宜后那种嘚瑟的节奏感,习惯了大资产阶级生活的流量演员硬坳也坳不出来。
故事也好,该片取材自3年前那个仿制药代购第一人陆勇的案子。这部片子未映先火,大抵是沾了现实主义题材的光,无须赘述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土壤有多贫瘠。
去年,一部动画《大护法》,因为蕴含了自我、独立与反抗意识被封神,尽管它不完美,但却获得了观众包容。
如出一辙,为《我不是药神》率先鼓掌的是社会的意见领袖群体,首先是媒体人、公共知识分子,其次是忧国忧民更忧自己的中产阶级。低价药、医疗体系、社会矛盾都是KOL群体热衷的话题,只要影片质量算得上良心,片子本身就一定会成为话题。
韩国人拍现实主义电影是一把好手,《熔炉》可以改变国家的法律。很多人和营销号在吹《我不是药神》时,也在拿韩国电影对标。
海报风格看起来,确实也蛮像韩国友商的。
而《我不是药神》鸡贼就鸡贼在——它是一部聪明的主旋律电影,内核是学好莱坞的。
韩国电影能被封神,大约是因为它对伤痛赤裸裸的揭露。看《熔炉》和《出租车司机》时,常常会把人看的龇牙咧嘴,感慨于韩国电影人直面社会话题的勇敢和真诚。
而《我不是药神》取材的故事,在现实中有检察院撤销公诉这一行为背书,此为题材鸡贼;故事主线是徐峥饰演的程勇,以小人物之身挑战巨大利益集团的挣扎与成长,这不是现实主义电影的套路,而是美国牛仔精神,此为主题鸡贼;这个故事的矛头只指向了一家外企,也保持了某种正确性,此为叙事鸡贼。
当然,《我不是药神》依然值得称赞,它的“鸡贼”不仅无可厚非,简直就是无可非议。
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我们不该用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道德去要求它,毕竟你我有多勇敢呢?在可预见的短暂未来内,它依然是最勇敢的中国电影之一。
说它“鸡贼”,只不过是我期待着另一件事——《我不是药神》作为电影作品,可以说是社会开放程度和各方接受度最大公约数的象征了,它代表着现阶段的成绩。
下个象征的出现,希望不会让人等太久。 - 2 -
作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A股韭菜,《我不是药神》让我再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眼光有多差。在它引爆朋友圈之前,完全没料到能这么火,不然还能上车个北京文化hhh
朋友圈把《我不是药神》对标了两部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和《辩护人》,于是我就带着这种期待走进了电影院,发现······《我不是药神》比它们好多了呀。
觉得好的地方有两点:“烟火气”和“不忍心”。
开头的印度配乐一出来,就能感觉到这是一部非常“中式”的电影:再苦逼,咱们也得乐一乐。
对比一下《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和《辩护人》,《达拉斯》的核心精神是美式的反抗和斗争,《辩护人》的核心气质是韩式的苦大仇深,而《我不是药神》才是咱们的灵活、乐观、精明和圆滑(非贬义)。
印度神油、钢管舞、教堂,这么些个东西一混合,市井气和生活气一下子就扑面而来。这样的组合,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看不到,在《辩护人》等一众韩国电影中更是看不到。
(编辑:徐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