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脑洞:百度为什么不做一个“公众号”呢?
笔者一直很好奇:百度一方面拥有庞大的流量,一方面也有着相当规模的内容生产者,为什么迟迟不做一个百度版本的「公众号」呢?终于,在强烈地好奇心的驱使下,笔者索性自顾自地YY起来——看我如何打造一个百度版本的「公众号」。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让我们一步步地从:做什么 → 谁能做 → 怎么做 → 利与弊,按部就班地YY一个百度版本的「公众号」。 一、名词定义 百度版本的「公众号」旨在于内容的分发,通过内容连接消费者与生产者。因为其核心价值在于内容,故下文中称其为「内容号」。 二、做什么 首先,提几个关于百度空间的问题:
笔者对上述问题的解读是,不论生产能力如何,用户都会有生产内容的需求。而在百度空间消亡之后,想继续创作的用户流失了。流失的用户们不论是去了新浪微博,还是QQ空间,都是处于一个更封闭的互联网体系中。百度空间流失的用户日活数量按互联网上公开可以查到的数据是百万级。 接着,笔者想以一个具备一定原创能力的内容生产者的身份,来说一下笔者现在遇到的问题:
笔者对上述问题的解读是,草根用户需要一个门槛足够亲民的、足够开放的、流量足够大的平台来分发自己的内容。不管这个人是为了倾诉衷肠,还是梦想着一夜成名,他都需要这么一个亲民的平台,为他找到受众群体。 而现在比较主流的公众号平台与头条号平台,都有各自的不足。 在这一部分的最后,笔者想在从内容消费者的角度上再提几个问题:
笔者对上述问题的解读是,单独按内容售卖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同时分发这个内容的「内容号」也获得相应数量的粉丝,「内容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用户二次付费的可能性。 小结: 将主流内容平台的不足、百度缺乏优质内容的现状结合在一起看,内容分发市场是有明显空缺的。 三、谁能做 先比较一下形态上最相似的两个平台:「公众号」与「头条号」。 提几个问题:
笔者对上述问题的解读是,如果百度有办法直连到内容生产者,做面向草根内容生产者的「内容号」的话,公众号与头条号将完全不是对手。理由有三点:
虽然在上面的分析中,「内容号」打败了「公众号」和「头条号」,但是这样还不够。还得看一下两个老牌的浏览器是否是「内容号」的对手:UC浏览器和QQ浏览器。 继续提问题:
笔者对上述问题的解读是,UC浏览器和QQ浏览器依然不是「内容号」的对手。理由有两点: 从流量规模上看,由于缺乏强力的搜索引擎的支持,UC浏览器及QQ浏览器更多的只能依靠装机量进行内容的推广,与手机百度靠“搜素”和“装机量”两条腿走路的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编辑:徐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