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获年轻人的Emoji,也存在着各种的“烦恼”
这其实是Emoji跨文化层传播的结果。拿男孩深鞠躬的Emoji举例,它带有典型的东方文化含义,不了解日本文化的人很难从中读出“鞠躬”的意思。因此,从Emoji得出不同解读的人并非故意扭曲,只是在用自己的文化解读、使用Emoji,仅此而已。 新鲜人不明就里的误读,却意外地解释得通,还获得很多人的认同,最终新的意义被承认、流通。了解日本文化和Emoji表情原本含义的人,更多的是不齿于新粉对Emoji表情的新解读。 老粉对新含义的蔑视,实际上是oldmoney对圈子新人因优越感而生的蔑视而已,这种蔑视存在于各个生活场景中,不止Emoji圈,各种明星的粉丝圈里也有类似的鄙视链。 这种较劲其实意义不大。Emoji作为一种表情,只要使用的双方心领神会就够了。甚至追根究底,你会发现现如今的Emoji的“原本含义”,有些也不符合设计师最初想表达的意思。 新粉老粉都在凭借过硬的的脑补能力,为许多 Emoji开辟新用法。而很多新的含义因为符合某种语境,渐渐地比原有的含义更为通用,其实也挺好。 Emoji是好,但别被他控制了围绕Emoji 发生着另一种oldmoney对表情界新贵的歧视。 :-) 还记得这个表情吗?这是符号式表情的始祖。1982年9月,自它在一封电邮中首次出现后,全世界就开始流行用标点符号组成脸部表情,用来表达情感——这是Emoji的老前辈。 它的创造者,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ScottFahlman教授,曾经表示过对Emoji的“不屑”。原因有两个:1.长得太丑;2.Emoji取代了标点符号表情,让人失去了尝试用字母和标点符号有创意地表达情感的乐趣。 作为Emoji粉丝,估计只想回复一个大写的“:-)”——这根本是来自前辈的无端指责。 作为表情符号,只要能在多种场合里,简便地表达情绪就好了。至于创造力,我们的生活已经够丰富了,不需要和一个表情死磕创造力培养——总之,如果每个特点都必须和前人一模一样才算合格,那只会出现“标点符号表情2.0”,而不会出现年轻人的新宠Emoji。 至于丑不丑,也只是个人审美差异而已。 Emoji的粉丝们不用急着生气,因为Emoji之父栗田穰崇就说过,自己其实也不爱用Emoji,给的原因,带着一种在互联网时代自省的意味。 栗田穰崇觉得,男生用多了Emoji表情,会给人一种“娘”的感觉,留下不好的印象。 他还略微严肃地说,虽然现在Emoji很火,但大家习惯把Emoji和文字放在一起使用。这样只会减少文字交流,增加人沟通的惰性,一来二去,不仅没法完成他设计Emoji时“帮助人沟通感情”的初衷,反而会让人和人越发疏离。 收到下面这条短信的人,可能还会因为需要在一大堆Emoji里抠字而感到烦躁。 除了Emoji,表情包的情况也是一样。年轻人使用的表情包越来越多,习惯了斗图式聊天,只用表情也能在聊天软件里聊上很久,相反地,打字和直接通话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果用表情,取代人和人之间语言的交流,会妨碍深层次的思想交流。 但是,也别把人和人的疏离怪到手机、表情包和Emoji身上,毕竟,选择躲在屏幕后面,切断与人面对面沟通的,是人类自己。让沟通只停留于“打嘴炮”的层面的,还是人类自己。 就连凭借Emoji被更多人知悉的Unicode组织内部,也因为是否该继续着力发展Emoji而发生分歧。 Unicode并非专门开发Emoji的组织,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让大众的、小众的甚至是濒危的语言文字在网络世界留存。 是先支持那些快要失传的传统语言,还是先增加更多的 Emoji?Unicode组织内部的争论点在于,究竟应该为哪一项工作投入更多的资源? 由于这两年,Unicode发展出系列倍受欢迎的Emoji而尝到甜头,一部分年轻的 Unicode 组织成员认为应该顺势推出更多的Emoji。 可那些更传统、在历史上曾对 Unicode 做出重要贡献的成员则认为,对一些行将失传的重要文字进行适配的工作本该更为重要,却由于Unicode把精力大量花费在Emoji 上,这部分工作失去应得的研发资源。 甚至有传闻称,曾有成员在邮件里表示:“我很气愤于一家致力于让全世界的语言都能被计算机编译的组织,实际上却把自己当做‘ Emoji 工厂’。” 该让Emoji控制人类,还是节制地开发、使用Emoji,人类需要小心地划清分界并做出选择。 本文系作者 南七道 授权钛媒体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徐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