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WRC2016丨大咖华山论剑!三天的干货全在这里
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华硕集团首席技术官罗仁权演讲主题是《智慧机器人彩色艺术画家:关键技术与创新》。罗仁权希望机器人能够创造出来一种更为独特的艺术创作,人和机器未来将能够在机器人这个领域有更多的合作,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日本机器人学会主席AtsuoTakanishi做出以《仿生机器人与其应用》为主题的演讲,他表示,现在日本不仅是研究服务机器人,还在研究工业机器人,也开发了一些能够演奏音乐的人形机器人。测试治疗病人的机器人也已用于器官管理,两年之前已经面市。 美国机电工程师学会(ASME)设计委员会亚洲理事长、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甘中学做了题为《发展心灵手巧的多臂机器人,打造网络制造新模式智能引擎》,在报告中强调,智能制造需要心灵手巧的多臂机器人,心灵手巧的机器人是网络化制造的智能引擎,网络化的立体制造是中国工业制造的新模式。未来柔性的机械手和心灵手巧的手臂是进入家庭的一个门槛,也是一个切入口。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Homayoon Kazerooni做了以《创新的外骨骼技术》为主题的演讲,他表示,把人的智能和机器结合起来可用于加强人的力量和耐力。在医疗领域,未来将推出外骨骼机器人帮助更多的人走出户外,进行更好的运动。 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Rolf Pfeifer以《消费社交机器人》为演讲主题,表示理想的机器人和现实的机器人差距很大,作为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和媒体都有一个责任,就是从科学的角度看到机器人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但在宣传功能与技术上一定要实事求是,要切实履行承诺。他还表示,柔软性是机器人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这样可以被动地根据其它物体的外形调整它的形状,更好地实现移动和抓取功能。 斯科尔科沃基金会机器人中心主席Albert Efimov的演讲题目为《俄罗斯机器人:为造福人类创造科技》表示,机器人的发展有四个重要的方面:第一是认知,涉及到自主导航,无论是陆地、空中还是海上。第二是人机互动,这种互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对康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还是工业机器人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是协同能力,外骨骼经过了俄罗斯的临床测试,已经可以上市了。第四是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的报告题目为《自主水下机器人的发展》,主旨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首先介绍了中国要建设成为一个海洋强国的话必须走向深海,表示很多的资源/能源在海底等待开发,水下机器人将是中国掌握利用这些资源的突破口。 第二部分中,他介绍了全球水下机器人发展趋势与现状,表示中国与外国还存在不少差距,进行国际合作能够让中国自主水下机器人走向世界。 在第三部分中,他强调,水下机器人研发要比陆地的研发难度大得多,难度主要体现在极端环境下的应对,包括能源系统、通信系统、基础设施、探测能力等。未来的水下机器人发展方向从有人到无人,水下机器人是探索和开发海洋的利器。 法国科学院院士,IEEE Transactions on Haptics 创始人,法国CNRS与日本AIST机器人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Abderrahmane Kheddar的演讲题目为《用于飞机制造的多触点仿人技术》,他表示,仿人机器人技术用于制造业,能够帮助人类完成高难度工作。他还强调,要让机器人行走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需要不断优化它的行走状态。现在机器人行走方面依然是比较开放的领域,这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目前行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正常地行走需要把握好它的腿、手的协调,包括具体哪一步动的时间都需要协调好。这需要有机器人摔落的算法,要把它做得更为安全,也要有一个本地化的计算技术,并且有嵌入式的电力供应,还有嵌入式的传感技术。 韩国科学技术院教授Dong-soo Kwon的演讲主题为《韩国科学技术院医疗机器人研究——微创手术》,他建议把医疗机器人模块化,使用机械非线性的重力弥补机制,能够提高医疗机器人负重和灵活性。他期待着医疗机器人有更加实用的装置,表示内窥镜下一代的医疗机器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能够帮助人类尽早发现及预防癌症,希望和中国的企业有更多的合作。 北京大学先进智能机械系统及应用联合实验室的执行主任刘立,演讲的主题《双臂协作机器人 》。刘立表示,这种人机协作机器人的基本操作第一是双臂操作,第二是人可以引导机器进行操作,第三是考虑到人和机器的安全,因为是在同一个狭窄的环境之下一起工作,第四就是在机器人和环境之间、机器人的两个手臂之间,还有机器人和人之间。这种操作要比现在应用的一般工业机器人要复杂得多,所以应该从系统的规定、操作、硬件、控制和软件进行全面地设计。 上海荷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锦霆的演讲主题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发展》,他表示,研究开发机器人要坚持两个导向,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和行业应用为导向,坚持以利国利民为导向,坚持校企联合双创的新模式,提升产学研一体化的水平,持续推进科技转化为成果与应用。机器人的发展必须要结合军民融合,从军队当中把国家在军工体系当中的大量人才和大量技术转为民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慧制造研究院院长王田苗,演讲主题是《智能机器人前沿技术若干热点方向》。他认为以下三个方向可能会对智能机器人产生突破性、颠覆性的进展。一是软体结构,或者可以称为软体机器人,主要是讲仿生、载体、感知和控制一体化,目前这个方面在人的安全交互和灵巧操作方面带来了新的前景。二是人工智能,特别是学习进化、自然语言的理解和视觉的识别。三是协作,这里包括机器和机器的协作、机器和人的协作。 宁波GQY视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启寅,演讲主题为《并联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和未来发展》他在演讲中对并联机器人的概念做了阐述,并指出并联机器人和串联机器人的不同,以及并联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方向。同时他表示,未来随着技术不断地成熟和完善,自主并联机器人将会进入更多的相关领域,成为人类生活当中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 RethinkRobotics公司创始人、iRobot公司创始人Rodney Brooks,演讲主题为《为中国柔性电子制造业提供协作机器人》,他在报告中谈到,中国已经打造出了电子制造行业非常强大的供应链,但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成本正在逐渐增长,而协作机器人因其特点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劳动效率。协作机器人的四个特点:第一是必须安全,不要固定在某一个地方,这样人和机器人才能共同协作。第二是机器人如果在柔性工厂有一些变化的话,必须要把它做得更简单,可以让机器人经过培训提升,而不是必须重写代码。第三是关于视觉传感和相关的传感器,需要加入更多的传感器让它有更好的适用能力。第四是随着软件的不断更新,机器人也能够不断地改进,通过性能软件的更新变得越来越好。 (编辑:徐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