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创业成功率仅5%,但这几个领域是例外!
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左)和策源创投合伙人文心(右) 9月21日~22日,为期两天的创业邦2016创新中国秋季峰会在杭州召开。在21日上午开幕式“对话创投新贵”的圆桌论坛上,创业邦总编辑李劳、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和策源创投合伙人文心一起,针对当前的创业形势进行了圆桌讨论。 犀利观点:
以下部分对话内容,由创业邦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未来创业机会集中在哪些领域? 李劳:2015年中国互联网创业的成功概率只有5%左右,看到这个数据会觉得是非常残酷的市场,但这5%分布一定是不均匀的,在有些行业里成功几率要高一些,在有些行业里成功几率会低一些。两位请从自己专业角度来做一个判断,未来五年之内在哪些领域里面成功几率会远远高于5%?
尽管消费领域中已有非常多巨头,但是当大公司做到足够大时,反而流失了一些头部创新的空间,给创业者带来机会。
2013年全北京每1000人能够拥有的全科医生只有1位,按照北京市政府规划是到2020年,全北京每千人人全科医生数量是2位。所谓百年树木,十年树人,要把医生的量快速的提起来,其实质量上是不能保证的。在这样的领域非常重要的是通过一些科技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来提高效率。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分诊,基于大数据的基因分析来进行诊断和预测,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未来方向。 曹毅:成功概率如果要提高的话,逻辑上分析的话就是你的成功要素要更多一些,集齐这些成功要素的难度比较高一些。从这个逻辑去看的话,哪些行业越跨界,它需要的生产要素越多,这个行业相对来说进入门槛会越高,成功概率其实会更高一些,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会变得越来越少。
跨界在信息化革命中不断变化,不断延伸。从最开始的互联网+,从容易去做在线化的领域,到现在越来越难,越来越多深化到更多的行业。比如说产业互联网就比媒体更难理解,因为媒体简单来讲就是输出内容。但是到了商业,到了零售,到了传统分销,这里门槛更高了,跨界难度更大。有这样特性的领域,它的竞争对手相对比较少,成功率比较高。
这时候跨界难度是更大的,因为你要懂行业,同时你要能够利用到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设施、理念。目前人工智能的第一阶段,大部分是海归、博士、教授出来创业,这里的条件就会少一些,但不意味着他们都能成功,只是说要求比较高,创新机会比较多。 总结来讲,在创新的前沿领域,对生产要素要求比较高。恰好你作为创业者能够集齐这些生产要素,在越来越跨界,需要生产要素更多的领域,成功概率反而更高。 创业路遇巨头,如何面对? 李劳:如果我们回望一下互联网诞生以来的时间点,今天和20年前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20年前全球范围内是从零开始,现在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形成了五大巨头,就是美国的谷歌、facebook、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把主流互联网用户全部覆盖到了,又互相侵入对方的地盘。这时候BAT成为了市场中常态要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还会继续存在。那么,在创业过程中怎么和他们处理关系,怎么样博弈?又怎么样合作? 曹毅:过去几年有一个笑话,投资人问创业者说,腾讯、阿里巴巴干了怎么办;创业者反问,腾讯、阿里巴巴做投资了怎么办。确实过去五年以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产业资本越来越有能量,越来越有影响力,在互联网的生态里面,这对行业是有很大影响的,这也是我们要有差异化打法的原因。
现在这个阶段,美团王兴说是下半场,确实上半场已经有很多大家伙占据了高地,他们有很强的势力范围、辐射范围,逐步把市值做高。整个行业最大的受益者其实不是中小公司,而是大公司,我们看到阿里巴巴、腾讯都从100亿、200亿、300亿美金变成1000亿、2000亿、3000亿美金,他们的受益是最大的。这对创业者不是很有利。 第二,这里一定持续存在机会。主要还是几个流动因素:人才,资本,政策,科技基础设施。 人才,在大体系里面,好人才会有自己的突破和发展,所以天才级人物会出来。 资本,BAT很有钱,但今天BAT之外的资金也非常多,所以这个地方是打个平手的。 商业模式的变迁,每个企业总有它的边界。今天腾讯的战略已经很清晰了,只做两件半事情:IM(即时通讯)数字内容发行和媒体(半件事)。剩下的就是做生态,它做了很多生态投资,不管是出行的滴滴,还是餐饮服务行业的美团,还有电商行业的京东,很清晰。
文心:我觉得虽然是巨头林立,作为创业者来说,他只要有雄心,有自己很好的创业模式,一定能从中间突围。
(编辑:徐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