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惨淡、资本变脸,VR 创业者们的「寒冬生存法则」
尽管如此,他们也同样焦虑。无忧我房已在近期开始向汽车市场扩张,甚至开始做面向 C 端的游戏开发。在李熠看来,虽然游戏不赚钱,但对于公司来说也有好处,「通过做游戏可以更好的沉淀底层技术,向 B 端业务输送。并且,做游戏开发对公司的品牌也有提升。某种程度上来说,VR 游戏开发如果能做好,代表着一种技术能力。」VR 地产业务的核心是建模和交互,是可以顺畅移植到游戏开发上的。 行业应用开发者开辟 C 端市场也是情理之中。朱祎舟和一位做 VR 内容的创业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虽然行业应用现在活得不错,但这件事的天花板比较低,并且不容易实现规模化,两条腿走路也是有必要的。」 春天还有多远?在寒冬中砥砺前行的 VR 创业公司或精简团队、或转变业务方向,无不是为了等到市场转暖的那天,可以再一次找机会占得先机。可是这个寒冬还有多久? 「半年到一年」,这是大部分从业者和投资人给出的答案。 Google 的入局将会改变现有的 VR 发展进程和市场格局,Daydream 的角色与当年 Android 的出现无异——统一标准、开放合作、构建应用生态。所以,Daydream 产品的上市将是一个重要的行业转折点。今年第四季度,Daydream 将会搭配某款手机上市。Daydream 会对硬件提出具体的标准以及系统层面的优化,随后,便会有大量手机厂商快速入局,生产符合 Daydream 平台标准的 VR 设备。 而这带来的结果就是,VR 硬件设备量会上一个明显的台阶,且这些设备在操作和体验层面将具备相对统一的标准,这将给开发者们提供极大的便利。Daydream 带来的是对行业上下游的新一轮整合。 另外,来自三大厂、Gear VR 和国内重要硬件厂商的产品在明年很可能进行一波较大幅度的更新,带来更好的体验,对开发者也将更友好。朱祎舟说:「目前,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者能改进的空间不大,需要从底层来改善整个生态,而这需要大公司的推动。」总之,系统层和硬件层大厂将会带动整个产业链开启一轮新的机会。 而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要做的便是想办法活下来,不要对市场失去耐心,也不要对自己失去判断。 (编辑:徐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