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驱动的腾讯音乐,预示了中国音乐的更多可能
在招股书中,腾讯音乐提到了“社交驱动”。“‘一站式’音乐娱乐平台,可通过产品实现多元音乐消费场景的无缝切换。在版权内容、技术和数据的支持下,平台向用户提供包括在线音乐视听、在线K歌、以音乐为核心的在线直播产品,且价值的产生均以社交为重要的驱动力。”
腾讯音乐构建的内容闭环生态,更像是用优质内容做基础,以此链接更多的用户,而优质内容的价值也会在不同的体系公司、机构和产品中互通放大,比如艺人作品植入其他娱乐节目,放到翻唱类的直播平台中。 除了规模化的采购唱片公司的内容,吸引用户。另一方面,腾讯音乐还打造了音乐人计划,反哺中国原创音乐。此前,腾讯音乐联合索尼成立了电音厂牌Liquid State,参与投资了音乐网综《创造101》《明日之子》第二季,进入造星环节。 分析提到,腾讯音乐闭环不断加强,预示着更多商业模式上的可能性和盈利的想象空间,以及必然会提升的市场价值。 中国音乐行业走向何处 鉴于国外用户所处的是一个相对成熟的音乐版权市场,国外用户更倾向于一开始就为正版付费。这也是为什么Spotify付费用户比例大幅超过腾讯音乐的原因。 而中国音乐用户的特殊体质是——走过盗版音乐的蛮荒初期,前期版权、流量和免费称王,后期再去探索付费形式。 在此基础之上,Spotify诞生了“艺术家上线发片”的平台代理模式。而在腾讯音乐这里,是一种多产品矩阵互动,上下游产业链需求和价值密集接触的生态模式。 我们很难去衡量腾讯音乐的价值,更不应该简单的将其描述为“中国的Spotify”。 有媒体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线音乐行业用户日均APP使用时长约为54分钟,而腾讯音乐娱乐达到了70分钟以上,证明音乐社交娱乐正在有力地攫取用户时间。数据还对比了在线视频(60.7分钟,)、在线游戏(60.5分钟)、在线文学(54.7分钟)等行业,腾讯音乐具备优势。 从“攫取用户时间”这么互联网思维的角度来看待音乐APP,也代表了腾讯音乐和Spotify、中外音乐行业本质上的不同——国内前期追求效率、用户、注意力,以此来衡量产品,规模很大之后再有了生态玩法,然后提供多渠道的价值和盈利;国外的模式决定了前期则接受付费,但后期也需要加速用户市场规模的扩张,最终殊途同归。 腾讯音乐的价值同样体现在腾讯整个大集团文化战略的体系之下。分析认为,腾讯音乐可以将触手伸向线下演出、票务、线下KTV等业务,覆盖用户视听、唱歌、玩乐、线下消费等各大场景。 这种在线音乐和社交娱乐之间的互补关系,或许已经成为了中国音乐娱乐行业的特殊体质。 (编辑:徐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